学考网

全国
切换分站

咨询热线 18216026475

您所在位置: 学考网 > 教育资讯> 学前辅导> 行为纠正> “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究竟是为什么?多半和爸爸

“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究竟是为什么?多半和爸爸

发布时间:2021-05-16

本以为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可是很多次在门口碰到或者在电梯里碰到,都是立刻躲起来,话都不敢说,好不容易打声招呼声音也是非常小。

这样的 “两面派”小朋友平常出去玩的时候,好像经常会碰到。

跟自己家人,特别是老一辈人在一起的时候,那副样子简直就是过去的小皇帝。

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或许看到这样的孩子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孩子也太不懂礼貌了。

但其实他们在外人或者幼儿园的时候,是非常有礼貌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可能和爸爸关系很大。

为什么孩子在家在外两副面孔?

1、爸爸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

孩子一开始是没有情绪管理能力的,所有关于情绪的识别和处理都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爸爸。

如果生活中爸爸就是一个经常会发脾气的人,不管是对于别人还是对于孩子总是很容易大声喊叫。

孩子经常看到这样的爸爸,那么,时间久了自然就学会了爸爸的这样情绪模式,遇到凡事总是大声喊叫。

2、爸爸对孩子过于骄纵

很多爸爸因为工作忙,在家时间没有其他人多,对于孩子会有一些亏欠心里,于是在一些小事情上总是对孩子过于的妥协。

孩子在家里总是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

可是到了外面谁也不认识,没有人会这样惯着他们,于是就只能在家里比较蛮横,在外面秒怂。

有些孩子就算爸爸没有过分的溺爱,其他长辈可能会有这种情况。

特别是那些重男轻女的老一辈,如果下一代是个孙子,他们就会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一切要求,而爸爸可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管。

这样的溺爱不仅让孩子丧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会让他们在家里肆无忌惮,毫不讲理。

3、爸爸没有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

小孩子是社交型学习模式,除了和父母的相处外,他们还需要和同龄的小朋友经常一起玩,玩伴的作用是父母不可替代的。

玩伴不仅可以让他们锻炼社交能力,也可以锻炼孩子各种语言、运动等能力。

孩子们都是在和小伙伴的玩乐中学习了很多与人相处的能力。

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存在谁宠着谁,都是平等的。

也不会谁让着谁,大家一起玩。

可是,如果爸爸们总是没空带着孩子出去玩,接触除了家里以外的人,孩子就只能在家里和总是让着他的大人们一起,也就很难习得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爸爸们该如何做?

1、管理情绪

如果孩子的父母平常也是容易在外面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对谁都是礼貌有加,但是回到家以后就是对着家人大声喊叫,不能好好说话。

孩子可能以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很快他们就会习得这样的情绪管理模式。

所以,父母在家,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在外人面前还是在家人面前都应该好好说话,越是对着家里人才越是要好好说话。

2、经常带孩子出门

父母平常工作累了回家以后就会懒得出门,经常就躺在家里玩手机。

孩子也只能跟着父母宅在家里,最后只学会了玩各种电子产品。

家里的环境局限性很大,孩子的能接触到的人和物品都是固定。

当他们出门以后看到其他孩子的时候,可能就会很拘谨,不敢上前玩。

如果爸爸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接触更多的小朋友。

就有了机会学习,而孩子看着爸爸在,心理上会更有安全感,也会更愿意接触别的孩子。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慢慢习得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模式。

3、宠爱有度有原则

爱是把双刃剑,爱的不够,孩子会缺失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如果爱的太多,孩子会无法无天,觉得天下我最大。

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有度,该讲原则的事情绝不可退让,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顺着他们心思来的。

孩子的教育最好还是有父亲的参与,推荐一些工作很忙的爸爸们看一看这一本《忙绿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书中给出贴近生活案例,紧贴现代理念,运用高效使用技巧,帮助做工忙的父亲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工作中的父亲教育孩子是需要一种合理、科学的管教自己的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同时,这样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受益终生的时间管理技能,也能使得他们取得良好的育儿方法。


免费试学

课程好不好,试了才知道!

同意《隐私政策》,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