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培训网

深圳
切换分站

咨询热线 13923776320

您所在位置: 学考培训网 > 教育资讯> 深圳课外辅导> 深圳高中语文> 高三后期语文如何复习

高三后期语文如何复习

发布时间:2022-04-04

第一、加强答题的精准性训练。

语文考试的特点是,学生不是不能答题,是不能精准答题。后期复习成效,取决于学生答题精确度的提高。

在题干的审读、组织答案的规范性、措辞的精细度、分点的逻辑性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阅读问题的解决,基本指向是提升理解力。因此阅读题的解题指导,不能止于习题或试题答案的评讲,要带领学生打通文本,突破理解障碍。

指导学生修订其答案的工作是重要的。在纠错过程中,学生将有较大概率寻找到优化答案的路径。

第二、突出重点,抓好作文的审题和材料准备。

作文60分,是谁都无法忽视的重点。作文的抓法,不能以为多写多练,就能出成绩。作文训练不得法,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建议是:

除了考试,不宜多写完整的大作文,但每周坚持作文的审题和材料准备训练。

要多提供作文题跟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讨论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你的观点可以获得哪些材料的支持;你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建构出完整的文章。

热点材料的关注。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要提供时评文章作为作文资源。

思想资源的理解和积累。

要引导学生逐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结关系。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作文中的重大意义,充分理解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背景知识在学生作文中的价值。

要引导学生理解外国优秀文化,并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提升作文的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第三、务求实效,抓好得分点。有效的复习,必须抓好得分点。可以有如下策略:

名句默写部分,尽力争取得满分。这部分题较“死”,智力含量不高,要肯下功夫。

文言翻译字字落实,不漏点。这部分分值较大,也是能切实提高得分的。

语言实际运用题,做题要仔细,训练要到位,要不间断坚持。

古诗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问题多在于理解不到位。训练量不宜太大,但教学处理要精细。可采用文本细读方法,务求文本的充分理解。

温馨提示

第一,语文复习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针对高考、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做近年高考试题,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度进行复习;要引导学生反思,哪部分薄弱,要及时弥补。

第二,认真读一些时评和名家美文。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复习绝不能仅仅做题。要做题,更要读书。多揣摩几篇文章,对解决阅读题和作文的问题,比单纯的做题更有效果。要把做、读、思结合起来。

1. 一定要注意计划性,避免前松后紧。这好像是废话,然而却是一线复习实践中最容易犯的战略失误。不要忘记:二轮只有两个月,在任何一个重点上陷入冗长的“强化”,都是对其他“重点”和“难点”时间的挤占。

2. 一定要注意高效化,避免低效重复。时间紧,任务重,效率自然就重要。如何提高效率?一要主攻重点和难点;二要注意精选和整合;三要聚焦落实和提升,三要立足课堂和教师的精准引领。

3. 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准化,避免浮泛备考。

(1)关于选什么题:第一,自然应重点聚焦新高考1卷近两年的真题、八省联考的“联考题”和八个“同卷省”的优质统考模拟题;第二,自然应重点聚焦反应《评价体系》《新课标》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导向的试题;第三,自然应高度关注反应热点题材、崭新情境、高思维含量、高素养导向的试题。

(2)关于突破哪些短板:第一,应注意必备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强化理解;第二,应尤其注重在天天练中提升客观题的答对率;第三,应重点聚焦阅读文本“解剖”能力的提升;第四,应着重强化题干解读能力和答案生成过程的训练;第四,应注重经典题目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提升审题能力和答案组织能力,认清命题意图和考察本质。

(3)作文应该注意什么:审题是前提,逻辑是关键,调动生活和社会体验打通“生活与题目”的关联是“催化剂”。关于审题,一要切分材料,理清材料的思路和立意指向;二要依据题意提取概念,理清关系,界定内涵;三要看清任务,在立意切题的基础上审视让怎么写。关于逻辑,一要注意,命题材料的逻辑,可能暗含着写作的逻辑;要找到写作的起点和终点,并梳理出从起点走向终点的清晰思路,在起承转合中走向深化和升华。关于调动生活和社会体验,其实涉及到举例:学生大多困惑于无例可举,但其实真相是,学生的所有既有阅读、生活和社会体验都可以是例子,只是我们没有为他们激活,因此他们的最大弱点不是“没有”,而是调动不出来。

(4)关于情境化试题怎么答:无论是学科知识情境还是社会生活情境,其实本质都是用文本中的主张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情境中的新问题。一要要看清它在问什么;二要认清它在考什么;三要找到所用的“要点”在文中什么地方;四是想清楚用这个要点如何去分析情境,组织答案。

(5)关于今年试题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没人敢断言,但一定会有变化。“减少死记硬背”和“避免机械刷题”的根本命题原则决定了试题最大的不变就是“变”。然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又决定了试题可能虽有变化,但试卷结构和命题导向又是高度趋于稳定的。也就是说变化是小的,但并不意味着不变。如何变?或许我们从《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可以窥见一斑。其中出现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优化试题呈现方式”“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等新表述值得高度关注。命题素材体现新时代热点、情境优化将进一步体现、试卷结构有可能微调、《新课标》和新教材精神会有所体现(比如整本书阅读是否会出现,默写范围是不是会根据课标有所调整)值得我们重点去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