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网

全国
切换分站

咨询热线 18216026475

您所在位置: 学考网 > 教育资讯> 国家公职> 公务员> 教师职称是件好事,但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师反对

教师职称是件好事,但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师反对

发布时间:2021-05-12

某校女教师职称评聘投票落榜事件,之所以成为焦点,有网友说,这是因为,当下教师职称评聘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但实施过程中却猫腻太多,不该评的评上了,该评的却评不上,这成为一线教师的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纵然痛,却也得忍着、捂着,不敢说。现在,女教师敢于发声,敢于和学校甚至教育局叫板,这干了多教师想干而没有干的事儿,为教师出了一口气。

我以为,网友的这个观点,却是三分正确,七分片面。

三分正确是职称评聘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是正确的,是件好事,但“实施过程中猫腻太多,不该评的评上了,该评的却评不上”却是以偏概全。

全国如此多的学校、教师人数如此巨大,我们不否认在职称评聘中个别单位有猫腻的存在,也不否认个别人有“问题”,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标准是合理的、公平的,评聘过程也是规范合法的,绝大多数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也是凭借实力和业绩的,实至名归的,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下为什么很多老师对职称有“怨言”?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评聘标准和过程的“不公”,而在于当下职称评聘的“指标”限制,让很多“本来可以评上老师没有评上”?

这个指标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是高中初级职称数量的比例设置。

就拿山东2019年新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来说,正高、副高、中、初级职务比例,高中为3:30:50:17;初中为高中2:20:50:28;小学和幼儿园的比例是1: 10: 50: 39,这与过去高中初级10: 40: 50的岗位比例相比,显然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即便如此,也不难算出,100名教师中,高级教师高中也仅有33个,初中仅有22个,小学仅有11个,这仍然教师中的少数人,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教师“退休前能晋升到高级”的愿望,这也就使得大多数教师怨声载道。

因此,要让大多数人满意,保证职称评聘公平自不待言,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取消指标限制。

教师职称的内涵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外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按教育部规定,高中初级职称也都有明确的任职条件标准,按理说,只要达到相应职称的任职条件,教师就应该评聘上相应的职称,而非是对合乎条件的教师再行“排队”,用指标将绝大多数合乎高级职称条件的教师挡在高级的大门外。

当下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哪一级职称,所有评聘者都是合格的,都是该评上的,问题在于,还有更多的该评上的没有评上。

但是,挡住教师职称晋升脚步的是“指标”而不是“投票”。因此,要降解这些“没评上”教师的“怨气”,把已经评上的教师“拉下来”,不仅不能平息“怨气”,只会招来更大的矛盾,引发教师群体的职称恐慌。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取消职称比例,取消指标限制,改为“标准考核”“自然晋升”:只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绩达到相应称职的任职条件,比如,任职达到一定年限、所教班级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达到某个标准、亦或是获得过县级以上优质课奖,获过县级以上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之类,就可以自然晋升!如此,让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自己与自己比,不再与同事争。诚如是,才能还原教师职称的本来要义,让职称真正起到激励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初心!


免费试学

课程好不好,试了才知道!

同意《隐私政策》,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