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了,孩子开始“假努力”
发布时间:2021-04-16到底什么是“假努力”?今天小编就给你聊一聊“假努力”的表现和危害:
避重就轻
不会动脑思考,只做自己会的题。买了一本又一本的辅导书和习题,只管埋头去刷,不管会不会,反正就是一顿刷!哪怕有些题早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只要在书上有,就再做一遍。把时间全部浪费在无用功上,反而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过于追求形式感
还没有开始学习呢,先网上查一番什么本子好,什么笔好,什么台灯好。在网上查了一堆学习经验和理论,什么番茄工作法,什么四象限笔记法,什么如何克服拖延症,收集了很多,写了长长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墙上写着自己自己想要考上的大学,手机屏保永远是震撼人心的标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自我感动
有的同学,做了厚厚的几本错题笔记,每道题解析都抄得非常详细。看着自己写得那么详细解析,太感动了!那娟秀的字体,完美的排版,精致的作图,不同颜色标明的重难点,简直是一件艺术品。直到考试之前也没有看几眼,原题出来还是啥也不会。
抄笔记
有的同学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抄笔记!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生怕漏掉了一点内容,忙得连听老师讲解的时间都没有,总是觉得即使上课不会也没有关系,不是还有笔记吗!结果别人课下开始做作业了,有的同学还在对着笔记回顾课上内容,看解析。
拖延症
有了问题不立马解决,不好意思问老师和同学,总是想着事后自己找补。但中学时间紧张,一旦忙起来就想着先攒攒,周末再说。到了周末,又想着反正问题也不太多,到月底再说。
于是乎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没有规划
每天早出晚归,最早到学校,最晚离开教室,回到家再学到十二点、凌晨一点。但仔细一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一点计划、规划,学十分钟数学,再学十分钟物理,然后再看五分钟单词,顺便再发十五分钟的呆,和朋友聊十分钟微信,看上去耗费的时间很多,但只是看上去而已。
滥用电子设备
写作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立马翻开答案或者用扫题app扫描找答案。看到答案之后最多感叹一下我怎么没想到,然后就把答案一抄,束之高阁。根本不思考答案为什么是这样,更没有举一反三的练习。当在此遇到的时候,还是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