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网

全国
切换分站

咨询热线 18216026475

您所在位置: 学考网 > 教育资讯> 课外辅导> 高考复读> “双减”误伤高考复读!没有复读生就公平了?

“双减”误伤高考复读!没有复读生就公平了?

发布时间:2022-02-18

今年,可以说是“双减政策”呼声正当头的时候,多家培训机构倒闭,高考复读生也遭受牵连?


双减之下,“高考复读”项目被取消?


近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双减”之后,北京市要求所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重新办理办学许可证,其中包括近十家高考补习学校。然而,有高考补习学校发现,新的办学许可证的业务范围仅有“线下学科类培训”,旧办学许可证中的“高考复读”项目被取消。


那么,在这样的政策高压之下,未来高考补习学校还能继续开展高考补习业务吗?


目前全国多地也已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开办复读班,大多数的考生复读的唯一渠道就是:高考补习学校,一旦补习学校停摆,百万考生的高考之路将面临巨大困难。


复读需求不容忽视!


从全国范围看,近几年复读生的比例在不断攀升,2021年全国高考复读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87万。


1.jpg

2020年部分地区复读人数统计


从2020年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复读生比例多数超过10%,最高的河南省甚至达到40.36%,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中中有将近一半是复读生。另外,四川复读人数达到了21.22万,广东、安徽、河北、广西、湖南、陕西、贵州、湖北等8省复读人数也都超过了10万。


2.jpg

2020年部分地区高考录取率统计


注:2021年各省未公布复读人数,但从录取率中可见一斑,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未来能够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高考落榜的学生多数会选择复读。


纵观近五年的高考报名人数:2017年940万,2018年975万,2019年1031万,2020年1071万,2021年1087万。人数一路激增,从目前已知的高考报名情况来看,今年的复读人数或突破200万。


如果没有了复读学校,如此庞大的复读生群体,又该何去何从?


从各高校的录取情况看,复读生的表现也很抢眼。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公布了2021年招生情况的信息,一共录取了4064人,其中复读生1033人,复读学生人数在北交大新生人数中占了1/4。


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今年招收的复读生人数也都超过了100人。


复读是很多孩子实现名校梦的机会,也给了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们,第二次实现梦想的机会。


3.jpg


复读生抢占应届生资源?


近几年,公办高中禁止招收复读生的政策一直都有。


2021年6月重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举办复读班,不得招收复读插班生”。

2020年4月贵州: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

2020年4月四川: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

2019年云南:普通高中一律不得招收借读生、择校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

到目前为止,整个西南地区已统一战线,高考禁止复读的信号已经打响。这意味着很多的学生如果想要复读,只能转战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费用更贵了。而如今双减政策愈演愈烈,培训机构未来的走向也令人担忧。


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很多学生来自贫苦的农村,家庭条件一般,要想未来能够有个好工作,走出大山,出人头地,只能一步步考自己的努力,而高考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跳板的重要一环。因此高考失利后,复读成了考生的首选。


但有人认为:复读生抢占了应届生名额,造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高考复读生的大量存在,让应届高考生及家长们心生担忧,复读生不管是心理承受力,还是应试技巧等多个方面,相比应届生都更有优势,复读生的存在既浪费了原本属于应届生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分复读生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在减少应届生考上好学校的机会。


随着大规模复读生的涌入,导致应届生落榜者越来越多,然后落榜应届生再去复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jpg


高考复读生应该先扣10分?限制录取?


有人提议:高考复读生若录取未报到应先扣10分。


网民10月18日在人民网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留言称,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考录取未报到的失信考生的处理。


1.当年高考录取未报到学生次年参加高考,高考文化分数在总分基础上减少10分,且正投阶段填报志愿数缩减为3个,征集阶段填报志愿数缩减为1个,通过此措施让学生认真重视自己的高考机会。


2.当年高考录取未报到学生次年若被录取入学,取消其在校期间参评任何市级以上的评奖评优资格,通过此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风气与学生工作管理。此项适用于研究生以上,恳请采纳!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11月19日回复称:对高考录取未报到再次参加高考的学生进一步采取限制性措施,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地方法规政策,综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承载力和认可度,充分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益。我区通过不断加强教育辅导、加大信息公开、提供咨询保障等措施,尽可能避免学生误填误报,提高学生高考志愿选择能力和入学报到率。


网友对此的评论意见不一:

一部分人同意这个提议,应该限制录取未报到复读生,以保证应届生的权益,也有人认为不去复读的原因有很多,复读生不应该受到限制。


@000999:往届生和应届生有同等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权利,决不能对往届生给以限制和歧视!  


@ssiufoo:这样做真的好?不去报到有各种无奈。父母不出钱,父母不希望你读这个专业。你能怎么办?


@我是华仔:如果分数考得不理想,就莫填志愿,填了志愿又被录取,不去报道的话就算挤占了别人的权利!


@苏门五学士:打铁还需自身硬。谁的本事大谁就上。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


天星教育,
#聊点知识 高考时,什么字体阅卷“电脑”最喜欢?
视频号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


也有人认为复读才是真正的公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郝保伟认为,复读是学生的自由,是一种正当的教育诉求。复读的教育选择权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复读的存在从一个更大的格局上证明,人生不止是一次考试,高考也并非“一考定终身”。


高考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没有人愿意走上复读这条路。而复读生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更多的优质资源往往集中在公办学校,而现在很多地区已经不允许在公办学校招收复读生。


复读生往往付出的代价更高,毛坦厂中学可以说是复读学校中的名校了,从它的收费标准可以看出,如果前一年的分数较低,复读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最高达到48000元。


复读这一年承受的压力一点不比应届生少,虽然他们拥有了前一年的学习经验和答题技巧,但是随着带来的,还有复习一年的沉重压力。


复读反映出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从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复读比例最高的地区更多集中在教育资源缺乏地区,例如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每年复读人数比例达到46%,而全省仅有1所211院校。再看北京,每年复读人数2000,而这个城市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却远远超过河南。


星哥是在一个河南小县城上的高中,仅仅我们县城每年就有将近1000名复读生,试问这样的资源对比,如果没有复读这个机会,寒门子弟又该拿什么拼?


而因为有了复读这个机会,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地努力拼搏,为自己赢得踏入名校的机会。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平呢?


从目前来看复读学校应该会一直存在,但关于复读生与应届生的资源之争依旧无法避免,在合理的情况下给予复读生一定的限制,也依然需要留给复读生一个改变命运,拥抱梦想的机会,这才不失为真正的公平!

免费试学

课程好不好,试了才知道!

同意《隐私政策》,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