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网

北京
切换分站

咨询热线 18216026475

您所在位置: 学考网 > 教育资讯> 北京课外辅导> 北京高考复读> 不做控制型父母,那个男孩正为了妈妈“牺牲”自己

不做控制型父母,那个男孩正为了妈妈“牺牲”自己

发布时间:2021-07-10

不做控制型父母,那个男孩正为了妈妈“牺牲”自己 

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再怎么多也都不会过分,但有时候,当一个妈妈无限制地靠近一个男孩的时候,这些爱的背后,却会潜藏很多的危险。

其实我们都明白,妈妈的本意只是想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因此件件小事都要操心,唯有:“你照我说的做,我就没那么焦虑了。”,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一种控制,因为这样做根本就没有尊重到孩子。

因为按照妈妈说的做,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妈妈事事操心,换来的是孩子对妈妈的处处迁就,如此循环往复。

想改变和控制一个成年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孩子就不一样。

因为孩子从小都是以妈妈为偶像很榜样的,所以在他们的眼里,妈妈说什么都对,如果孩子发现妈妈生气了,那一定是自己在什么地方做错了。

假如在一个家庭中,妈妈觉得跟所有人的关系都不舒服,唯独和儿子的关系除外的话,那很可能是在这份关系中,儿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说到这里,各位妈妈们不妨认真地去思考一下。

记得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演员朱雨晨跟妈妈爱与控制的故事,让很多人揪心。

参加这档节目录制时,朱雨晨已经39岁,已近不惑,但还是孑然一身。

问起原因时,这位妈妈非常坚定地认为: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因此,她不仅对朱雨晨的生活起居照顾到细致入微,更对未来的儿媳妇要求苛刻。

朱雨晨两任女朋友,都以朱雨晨妈妈不能“降低要求”不了了之。

朱雨辰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妈宝男,他有自己的主见,能理智地跟妈妈沟通,事业上的事情也处理得也很好。

但他面临困境是:他无法改造妈妈,又实在心疼妈妈,只好牺牲自己。

在以前小一点的时候,可能还会跟妈妈抗争,但长大了,这份抗争更多的体现为妥协:“累就累点吧,只要能让她开心就好了”。

但等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忍不住伤心:“到底怎么了,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我身边的”。

在控制型妈妈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是一个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懦弱个体。所以她们“无微不至”照顾着孩子,但从来

不去关注过孩子的情绪。

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纾解,最后被迫服从权威、接受妈妈的控制,屈从于父母的强权。表面上来看乖巧懂事,实际上内心早已开始向讨好型人格、依赖性人格甚至奴性人格转化了,但我们的父母们却不自知。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后一道防线,孩子为了不失去安全感,只能选择委曲求全,按照父母设定的模子去规范自己以获得妈妈的期许。

这样的孩子能让控制型妈妈获得即时的满意,但是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更谈不上获得真正心灵上的自由。

其蓬勃的生命力被一点一点地压制和掐灭,自然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且还在扭曲自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落下一些性格缺陷,比如自卑、懦弱、虚伪、敏感多疑、消极脆弱等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为了配合妈妈,甚至愿意把自己的人生舍弃,有时候真的可以为了妈妈,把自己变成那个懦弱的人,又或者在孩子长大些,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后,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对父母进行强烈的反抗叛逆。

希望看到文章的你们都不是这样的父母。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保质期的,这个保质期就是孩子最依赖父母的那段时间。这个时间也是培养孩子自律和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未来就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了,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与其未来花十年时间去重塑孩子,还不如花十年时间去培养孩子。因为未来的十年对我们家长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做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期待我们的每一位家长能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教育的宗旨是把千万个孩子培养成千万个样子,而不是把千万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样子,我是果爸,关注我,与您一起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


免费试学

课程好不好,试了才知道!

同意《隐私政策》,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