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约30%
发布时间:2021-04-26关注大学生体质,教育部多次发文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问题一直让人担忧。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向好,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同样显示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
而教育部也多次发文,希望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质
……
让学生动起来,高校可以做什么?
去年,某校8名学生因体测替考事件,被校方通报取消学位获得资格,这则新闻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随后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此回应,回应中提到“应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找回运动乐趣。”
在学校,慢跑绝不是健身的唯一选择。为了吸引学生积极锻炼,国外一所大学开设了诸多创新式健身课程。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一门叫作“力量混合”的舞蹈课程。流行热力的音乐在舞蹈室中播放,学生们随着节奏即兴跳起尊巴舞。
课赛融合,促体育教学出新走心。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俱乐部分级赛制,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练”转变,形成“分级定档经常赛”的良好氛围。成立篮球、排球、足球等20余个运动俱乐部,通过“联赛制”形式进行分级定档,联赛中成绩优异者可选择加入高水平俱乐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更高级别竞赛的机会;鼓励“低档位”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高水平,引导“高档位”学生在更高平台竞技。
测练融合,促体质提升自主自发。成立“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配备专任教师组织开展测试工作,不断提高体质测试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分析测试数据,形成年度测试报告,为学校制定年度体育工作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体能训练+”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围绕“强体质、促健康”的目标,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关于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打卡工作方案》,引入校园APP“健康跑”等课外体育锻炼软件,有序收集与管理数据,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监测、记录和考核,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风尚。
内外融合,促竞赛水平提质增效。将校外高水平竞赛和校园群体竞赛相融合,探索成立高水平运动队,实现篮球、足球、网球、田径、游泳等5支高水平竞赛队伍招生、训练、竞赛的体系化运行。通过较高的高水平竞赛参与度和较好的竞赛成绩引领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充分整合校内群体竞赛,形成“行健杯”“力行杯”等校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