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网

全国
切换分站

咨询热线 13923776320

您所在位置: 学考网 > 教育资讯> 考研考博> 考研> 疫情之下,377万人考研迎“大年”

疫情之下,377万人考研迎“大年”

发布时间:2021-07-06

在2020年的最后几天,考研党们迎来了大考。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专业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60%,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博士每年招生已超过10万人。

研究生扩招、出国深造受阻、就业压力等因素让“考研党”人数再创新高。可以说,今年,是考研“大年”。对于大学生来说,考研,不仅是为了离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更进一步,更是为了就业等现实问题。

考研报名人数近400万,5年间增长近一倍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小唐(化名)是377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这一年以来,小唐的心态经历了几次变化。疫情期间在家准备时,他一直抱着“今日事,明日毕”的态度,想着离考研还有九十个月,时间非常充裕。到了7月暑假时,他又感到时间紧迫,网上已经开始流行“暑假要开始第三轮复习了”的言论,自己却还什么都不会,就开始多一些看书。9月开学后,小唐经历了一段学习效率很高的时期。

临近考试,小唐又有些紧张了起来。“虽然做模拟题的效果比较好,但是考研毕竟不像高考,对于这个一锤子买卖,我心里还是没什么底”。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专业的彭佳报考了经济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修读了会计双学位的彭佳,发现相较于本专业,自己的兴趣和思维模式更加倾向于经济管理方向,也想从事与经管相关的职业,遂决定“挑战”难度较高的跨专业考研。

在考研路上,彭佳遇到过不少困难。本科期间,只学过半学期的数学,仅有的数学知识储备与将要参加的“数学三”的考试要求相去甚远,彭佳把备考复习的重心放在数学上。从今年7月下旬决定考研开始,到9月中下旬之前,她一直在学习数学。

但令她措手不及的是,在结束数学内容的学习后,发现本以为自己可以“应对自如”的公共科目也并不简单。“尽管将整本书看完后能够学到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掌握应试技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报告》显示,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为377万人,较2020年341人万增加36万人,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此外,《报告》指出,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人。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87.6%,翻了近一番。

在疫情影响及就业压力下,不少往届生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谭小林今年要“二战”考研,而她坚持考研的初衷,是为了进入高校当辅导员。她说,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

《报告》显示,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

就业压力、留学受阻成考研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就业是广大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清华大学心理学,这是来自天津市某高校工科专业的张帅(化名)的考研目标。

这一看似不相关的志向,实际却来源于张帅从初中时起就积累起的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就希望能够报考心理学,但却因为高考分数的局限,只能选择一所心理学突出的普通师范院校,最后因为父母希望他上个更好的大学的压力,而选择了工科。

“我觉得我算是压力比较小的,不会说一定要考上,因为我感觉今年几乎不可能考上。”张帅笑着表示。他坦言,即使如此,考研的压力仍然存在,考完之后来自他人的询问可能更让他难以面对,“我觉得我考完肯定要消失一段时间”。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指出,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就业的压力不改变,考研热也会一直存在,读书永远是最好的避险方式。“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讲,硕士在就业中的标签价值越来越低,实际上几年的工作经历可能比学历更加重要”。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不少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大学生,因留学之路受阻转而国内考研,使考研队伍更加庞大。

《报告》指出,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

而在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报告》认为,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

彭佳在复习考研科目的同时,也准备着国外学校的申请,目前她已拿到布里斯托大学的offer。在获得国外大学的offer后,彭佳的内心也会摇摆。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或许我拿到一个比较满意的offer就出国了,但考虑到目前国外疫情肆虐,我更倾向于留在国内上学。”彭佳决定“做两手准备”,考研结束继续GMAT的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她申请到排名更加靠前的国外院校。不过提起考研这段经历,彭佳依旧觉得乐在其中,“因为每天都能学到东西,有规划、有奔头的日子让我觉得很开心”。

扩招背景下,专硕比例上升明显

为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教育部在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这也是考研队伍日益庞大的原因之一。《报告》指出,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如今,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我国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有意向读博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在大学里,身为工科生的张帅并没有停下对自己喜爱心理学的探索。张帅通过看书、读论文等途径,逐渐深入了解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并对清华大学心理系研究积极心理学的老师的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又发现,国内做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也在清华任教,而最终确立下要考清华的目标。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读博,当在学校里待到觉得“自己的武器库没办法再进一步丰富了”,就开始做咨询工作。

《报告》显示,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幅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如今,专业硕士也成为大学生们考研的主要目标。

小唐报考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专业硕士。从高考时报了法学专业,到入学后希望转专业到法学,考研是他又一次向着这个方向作出的努力。“好早就想考研了,当时转专业没转上,就想考了”。在4年之中,小唐选修过一些法学院的课程,这让他从觉得学习法律有意思,到确定了法学“的确挺不错,适合我”。

小唐说,如果考不上法学,他应该会申请国外和自己专业相对比较对口的管理专业方向,或者商科方向的项目。而如果能留在国内读法硕,毕业后则会倾向于选择当律师或者公司法务。

《报告》指出,专业硕士从2009年全面开始招生以来,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60%。今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规模占比明显上升。目前我国设置专业学位类别47个,其中硕士专业学位达到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

此外,《报告》显示,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

今年7月,全国研究生工作会召开。陈志文认为,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召开的研究生工作会,此次会议对于基于国内内循环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稳定硕士,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未来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即专硕为主。

陈志文表示:“如今,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传统的学术性硕士会相对萎缩,硕士更强调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