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216026475

您所在位置: 杭州金色雨林教育 > 学校动态> 杭州教育记忆力机构

杭州教育记忆力机构

发布时间:2019-06-24 杭州金色雨林教育 访问 : 149
“金色雨林的测评系统是针对3-14岁儿童研发的,实验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心身健康联合促进实验室论证具有科学性。该系统由家长报告、学生测评、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组成,在大数据库和科学计算方法的支持下,生成详尽测评报告,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成为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专属课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帮您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

学校介绍  


      金色雨林创始人林薇女士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荷兰莱顿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张雨青教授于1994年开始研究儿童学习能力,同年创办北京雨林学习能力研究开发中心;并于1999年,成立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2014年,北京金色雨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金色雨林隶属于东方加慧(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久以来,金色雨林致力于为3-14岁的儿童提供学习能力培养。 在长期的实践中金色雨林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学习能力训练体系“个性化教育方案”(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 简称 “IEP”) 。 通过测评系统,判明孩子的学习能力状况,采用针对性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辅以家庭教育咨询,心理素质辅导,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金色雨林足迹:

金色雨林正成长

2018年 荣获创业黑马主办的2018年教育产业独角兽峰会年度“阳光招商教育品牌”

2018年 成为“中科院心身健康促进联合实验室”合作示范基地

2017年 金色雨林JMS(线上运营系统)、IES(线上智能教务系统)、ES(线上测评系统)上线

2014年 金色雨林测评系统V2.0版本上线

2014年 北京金色雨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金色雨林的萌芽期

2013年 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亲子教育国际论坛

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办公室特聘林薇老师为委员会成员

2012年 金色雨林与北师大合作学习能力指导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2011年 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启动“中国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腾讯2011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授予金色雨林中国十大儿童教育品牌

2010年 成功举办“金色雨林十六周年庆暨剖腹产与儿童学习能力研讨会”

2004年 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心理素质教育专题子课题实验中心

2001年 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儿童》栏目

1999年 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注册成立

1997年 林薇老师开始面向医疗系统培养儿童心理医生

1995年 林薇老师主办首届“学习障碍儿童教育研讨会”

1994年 林薇老师创办北京雨林学习能力研究开发中心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思维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就能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能够用具有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色雨林数学思维课,基于 思维的3个维度,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为孩子提供思维训练,教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工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掌握正确的学科重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2.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3.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4.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5.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心理品质、威信、基本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学生和班主任。

前景就业  

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把握三大原则:第一,突出学生中心。第二,突出产出导向。第三,突出持续改进。《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做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将推动《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是由学考网平台用户自行发布,所有内容均由发布者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学考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展示,不对用户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请用户自行甄别,谨防受骗!!

免费试学

课程好不好,学过才知道!

已有2341个同学来校试学/听过

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