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923776320

您所在位置: 杭州上元教育 > 学校动态> 杭州自学心理师难吗

杭州自学心理师难吗

发布时间:2019-06-03 杭州上元教育 访问 : 473

心理咨询师考试透过心眼观社会:害怕被人笑或是患恐笑症


恐笑症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心理学名词,是在1996年由德国的Michael Titze发现并命名的。Michael Titze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病人很担心被取笑,他们会去观察周边的环境,寻找被嘲笑或奚落的任何可能迹象。有时并没有明显的原因或证据,他们就会把环境中听到的笑声归结于在嘲笑自己,然后感到很不舒服。



害怕“被笑”也是病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从一群人面前走过,这些人在互相交谈,你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他们突然大笑起来,你怎么想呢?你会认为他们是因为其中一人说了好笑的事而大笑吗?或者,老实说,你觉得他们在笑你吗?是的,就是笑“你”。你开始感到焦虑和不安,心中腾起种种疑惑:会不会是因为我今天的穿着不得体,样子显得很滑稽,引人发笑?于是你想赶快回家照照镜子,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对劲。至此,你再也没有心情闲逛了,甚至想快步离开这个让你感到局促的地方。

Titze把被笑恐惧者的这种状态描述为“匹诺曹综合症”,因为他们一旦感到自己被嘲笑,就如临大敌,像遇到危险而不能逃跑的动物,恐惧得肌肉紧张、全身木僵,仿佛立刻变成了木偶。下一次再进入社交活动之前,被笑恐惧者会感到惴惴不安,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嘲笑感到担忧害怕。很多时候,由于这种恐惧、尴尬的预期过于强烈而难以承受,他们干脆自己“宅”在一个地方,宁可孤独无聊,缺乏人际交流,也不愿冒这种可能变成可笑的“木偶”的危险。

其实,被笑恐惧者是一类对笑“过敏”,因此“笑不得”的人,即使是朋友之间愉悦、善意的玩笑,也会被他们严肃紧张地对待,你本来出于友好的笑声也可能使他们“心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研究已经发现,被笑恐惧症与人格特点上的内向和神经质有很大关联,提示我们这类人本身的情绪敏感性和波动性较高。这种紧张和提防,会使他们丧失掉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愉悦体验。而且,研究发现,被笑恐惧者对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差,和普通被试相比,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带有恐惧、悲伤或愤怒的影片情绪中,主观放大这些情绪,并且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平复这些强度更高的负性情绪。


恐惧“被笑” 因人而异


被笑是一种常见的恐惧。但2009年发表的一项重大研究表明,这种恐惧在全世界因文化不同而有差异。

芬兰人最不容易相信在他们面前笑的人是在笑自己。研究中只有不到10%的芬兰人说会这么想,而泰国有80%的人会这么想。一些人在此次研究中表示,他们在社交场合缺乏自信,但会隐藏自己的不安。另一些人表示,他们会避免自己曾被嘲笑过的社交场合。

研究发现土库曼斯坦人和柬埔寨人更可能属于第一类人。如果周围的人在笑,他们会隐藏他们的不安感。但在伊拉克、埃及和约旦,如果感觉自己曾被取笑过,人们更愿意避免这种场合。

另外,害羞的人通常会避免去那些会迫使自己和其他人密切接触的场合。他们担心自己的所言所行会被他人笑话。但一些人比这更为严重,他们可能患有恐笑症。


为什么害怕别人笑?


为什么被笑恐惧者如此敏感地执着于负性情绪,甚至对于“笑”他们也要建立负性的情绪连接呢?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试图以早年成长经历进行解释。他们推测,这些被笑恐惧者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确实经常受到来自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奚落、嘲笑,这些家人通过嘲笑引发孩子内心羞耻恐惧的反应,从而达到控制他们行为的目的。笑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和创伤,对于这些人来说,笑并不代表愉快,而代表嘲笑和贬低。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被同伴欺负和嘲笑经历的被试,更可能对模糊情境或者善意玩笑情境产生恐惧、愤怒的反应。

由此看来,被笑恐惧是一种条件化的过程:成长经历和家庭教养促使他们在“笑”与“负性情绪”之间建立了连接。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当不涉及可能指向自己的嘲笑时,被笑恐惧者对于玩笑和幽默的理解力与其他人没有差别。被笑恐惧者并不缺乏幽默细胞和开玩笑打趣的智慧,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感到人际的温暖和接纳,这样他们就会小心翼翼地从自我防卫的“保护壳”里探出触角,逐渐放松,让笑与恐惧、愤怒、羞耻一系列负性情绪之间的联系逐步消退,而在笑与轻松、愉悦之间建立积极的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是由学考培训网平台用户自行发布,所有内容均由发布者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学考培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展示,不对用户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请用户自行甄别,谨防受骗!!

免费试学

课程好不好,学过才知道!

已有2341个同学来校试学/听过